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第一批区域植物园和乡土植物园名单,惠州植物园上榜,将纳入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为惠州乃至广东的植物保护事业增添重要力量。
此次公布的名单涵盖全省26家迁地保护机构,其中包括8家区域植物园和18家乡土植物园,类型丰富多样,涉及植物园、树木园、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圃(库)等。惠州植物园作为区域植物园入选,将惠州植物园纳入广东省迁地保护体系中的区域植物园,意味着我市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有了更坚实的阵地,更有利于结合惠州特色因地制宜地推进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促进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高质量发展。

惠州植物园位于惠城区下角。图片由惠州植物园提供
惠州植物园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下角,惠州植物园由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惠州植物园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在原东江树木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由惠州市林业局建设,总规划面积67.89公顷,其中一期于2019年1月全面建成开园。一期占地41.82公顷,包含温室、冬青园、乡土珍稀园等11个专类园区,现已种植保育植物2000余种,4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截至2025年3月,接待游客超680万人次。
近年来,惠州植物园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林长绿美园”“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成为惠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据悉,本次纳入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的区域植物园和乡土植物园,分属林业、农业、城管和教育等不同部门管理。按照功能初步划分为植物园、树木园、种质园和示范园4种类型,未来将在植物保护研究、可持续利用、人才培养、自然教育和园林园艺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推动相关事业发展。
为持续强化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设,今年3月,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区域植物园建设指引(试行)》和《广东省乡土植物园建设指引(试行)》,分别对区域植物园、乡土植物园的功能定位、园区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区域植物园指承担区域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迁地保护与科学研究任务,以及重要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备份、扩繁、回归、展示、可持续利用等任务而建设的植物迁地保护机构;而乡土植物园则是以植物资源收集、保护、推广、展示、科普宣教为主要功能的场所,收集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乡土植物,是国家植物园和区域植物园的补充。

惠州植物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场所。惠报全媒体记者朱金赞摄
近年来,广东林业系统大力推进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并将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统筹推进,编制出台《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规划(2024-2035年)》,在全国首创提出构建国家植物园、区域植物园、乡土植物园三个层级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推动形成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据广东省林业局透露,广东省现有本土野生高等植物达6658种,约占全国的1/6;截至2023年,全省已建有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保护中心、展示园、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多种类型的植物迁地保护机构35个。
广东省林业局明确,到2030年,全省将提升或者新建区域植物园8~15个、乡土植物园40~70个。下一步,广东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构建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区域植物园为骨干、乡土植物园为支点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加大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加大对植物园建设的支持力度,依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推进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升广东省植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促进全省植物迁地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广东方案。
来源:惠州头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