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中秋,又到中秋。一到中秋,人们就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千古名言,出自北宋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一带)任知州,面对皓月当空,银辉遍地,想起与弟弟苏辙分别七年未得团聚,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表达对弟弟苏辙(字子由)怀念之情的词,表达出对所有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千百年来,此词被公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其实,大文豪苏东坡一生还写过多首中秋诗词,咏月抒怀,篇篇精彩,只因《明月几时有》珠玉在前,流传就没有那么广了。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1073年中秋,东坡时任杭州通判,钱塘江每年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潮势汹涌澎湃,万马奔腾,东坡月夜看潮,看到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顿时豪气横生,诗兴大发,遂成五绝名篇。
《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并引)》
就在1076年中秋前夜,东坡呼朋唤友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有人说起孔周翰五年前曾在这废台上有题壁诗,感慨与亲友十七年的分离:屈指从来十七年,交亲零落一潸然。婵娟再见中秋月,依旧清辉照客眠。东坡自然想起了弟弟苏辙,慨然提笔,即席写了这两首诗,可以说是《明月几时有》的抛砖引玉之作。
孔周翰尝为仙源令,中秋夜以事留于东武官舍中。时陈君宗古、任君建中皆在郡。其后十七年中秋,周翰持节过郡,而二君已亡,感时怀旧,留诗于壁。又其后五年中秋,轼与客饮于超然台上,闻周翰乞此郡。客有诵其诗者,乃次其韵二篇,以为他日一笑。
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麯眠。
更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
《阳关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77年的中秋徐州彭城,东坡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度中秋美好时刻。赏心乐事的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淡淡哀伤与感慨。那个中秋,是苏轼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中秋夜,直到18年后,东坡贬谪途中在江西赣州过中秋,还孤独地唱起这首《阳关曲》,并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观月彭城,作此诗,以《阳关》歌之。今复此夜宿于赣上,方迁岭表,独歌此曲,以识一时之事,殊未觉有今夕之悲,悬知有他日之喜也。”
《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这个安石可不是王安石,而是 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东坡兄弟二人聚于徐州,中秋后苏辙就将离开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东坡“以其语过悲”,便写下了这首和作,用谢安隐居东海边的典故,对其弟加以宽慰。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之句,叙说兄弟情谊,自然生动,堪称妙绝。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余年知几何,佳月岂屡逢。寒鱼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
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节录部分诗句
《和子由中秋见月》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近有一孙,名楚老。)
南都従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怳然一梦瑶台客。
1078年的中秋,东坡在徐州憔悴卧病,回忆去年此时与子由一起赏月,今朝明月依旧,兄弟却已天各一方,对月感怀,倍感人生聚散如浮萍,黯然伤神。
《和子由中秋见月》则不仅将月亮比作银阙,还将其比作天公的眸子,要用银河水来为天公洗眸子,想象大胆独特,又生动地记述了当时中秋的一些风土人情,但诗歌的主题却依然是洒脱淡然。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080年,也就是东坡谪黄州(今黄冈)第二年的中秋,东坡独自于异乡把盏赏月,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寂寥,东坡的这个中秋,悲情直击人心。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082年中秋,还是在黄州,“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歌起舞,更显孤单、凄凉之余,呈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
《南歌子·苒苒中秋过》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1090年中秋,东坡时任杭州知州,此次观钱塘潮,看的是潮来潮去,其实何尝不是在变法、保守两党之争的政治潮流中浮浮沉沉,还不如伴随李白去骑鲸漫游,写作辞赋。“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人生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被李清照在《清平乐 · 年年雪里》中化用作“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异曲同工。
《留别廉守》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1100年,苏东坡获赦北归,途经广西合浦,正值中秋佳节,东坡与合浦地方官一起诵读东坡诗,享用当地月饼,喝着真一酒,但求一醉(宗资为东汉汝南太守),事后他写了这首诗送给主人。这也是东坡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江月五首(并引)》),在东坡看来,好日子何须逢节,今日菊开,就可以将它认作重阳,今夜有月,就可以把它当作中秋佳节。苏东坡,千百年来,一直都是那个真正最懂中秋明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