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俗的角度来看,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失败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苏轼本人,对自己的生平实事求是地做了两句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被贬谪三地,非苏轼所愿,或许对仕途中人而言,被贬他乡并非一件光彩的事情,苏轼或许也曾为之痛苦、为之忧愁。
但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苏轼以一种非常豁达的心境,将自己的落魄经历升华为生平功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维度重新审视苏轼的一生,就能体会苏轼当时的心境,是一种精神的脱变,是对苦难与挫折的超越,更是心灵的升华。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苏轼,毫无疑问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苏轼,仍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无论他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他也照样会有情绪化的时候。
比如在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开头的两句: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在这两句诗当中,就流露出了一种凄凉、一种无奈的情绪。
心似已灰,就是心如死灰的意思,也就是说苏轼当时的心境,就如古井无波一样寂静,回首一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无悲无喜、无怨无悔,甚至无欲无求的境界;
不过,尽管苏轼的心境如此,但作为一个血肉之躯,他在宦海浮沉的人生经历,就如一叶孤舟漂泊不定,值得庆幸的是,宦海浮沉的苏轼,终究没有随波逐流,他在漂泊的岁月中,活出了真我的本色。回望自己的生平,苏轼既有伤感,也有无奈,但却至死不悔!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这两句诗,满是调侃诙谐之意,在这种自嘲式的口吻背后,其实是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感慨——这辈子哪有什么功业呀,不过是一贬再贬的失败经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