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辛平的减肥故事正在成为一段励志佳话。10个月里,这位普通医护人员通过科学方法成功减重60斤,不仅各项体检指标恢复正常,更带动了整个科室生活方式的改变。近日,记者走进医院,近距离了解这位白衣天使如何用专业知识和坚定毅力完成这场健康蜕变。
当医护人员成为患者
2023年7月,身高1.63米的辛平站在体重秤上,180斤的数字让她陷入了沉思。作为从业多年的医护人员,她比谁都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体检报告上醒目的异常指标:中度脂肪肝、胆固醇超标……这些本该出现在患者报告上的字眼,此刻却成了她自己的健康警报。
“最讽刺的是,我每天都要提醒患者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自己却成了最需要被提醒的那个人。”辛平回忆说,那时的她工作时常感到疲惫,下班后只想躺着休息,连最基本的爬楼梯都会气喘吁吁。这种身体状态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更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体重180斤的 辛平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同年9月。在参加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时,专家讲解的肥胖与慢性病关系让她深受触动。“听到肥胖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数倍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不改变,下一个可能就是我了。”这种专业认知带来的危机感,促使她下定决心开始改变。
一场身体与意志的双重修炼
辛平的减重之路始于最基础的生活方式调整。她首先从饮食入手,将日常的主食替换为糙米、燕麦等粗粮,严格控制油脂摄入,戒掉了曾经最爱的宵夜和奶茶。与此同时,她养成了每天45分钟快走的运动习惯,三个月后,体重成功下降了30斤。
随着基础体能的提升,辛平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运动方式。在笔架山绿道上,她完成了从快走到慢跑的转变。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错误的跑步姿势曾导致膝盖疼痛,急促的呼吸让她多次想要放弃。幸运的是,一位经常晨跑的老人给予了她专业指导,帮助她掌握了正确的跑步技巧。
“2024年3月是个关键节点,那时我的体重下降速度明显变慢了。”面对这个常见的平台期,辛平没有气馁,而是在运动计划中加入了抗阻训练。每周2-3次的平板支撑和深蹲练习,每次10-20分钟,这种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方式很快带来了新的突破。

▲减重至60公斤以下的 辛平
科学的减重方法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到2024年5月,辛平的体重已降至60公斤以下,体检显示脂肪肝完全消失,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范围。“最让我惊喜的不是体重数字的变化,而是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同了。”她笑着说,现在工作更有精力,生活也更加积极乐观。
从个人改变到群体影响
辛平的变化很快引起了同事们的注意。曾经因为体型自卑而回避集体活动的她,现在成了科室里的“开心果”。在她的带动下,科室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饮食习惯,用杂粮饭替代白米饭,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自发的“健康小组”在科室里形成了。同事们经常相约一起运动,分享健康食谱,互相鼓励和监督。“我现在也经常跟着辛平一起去跑步。”护士长宋意对记者说,这种积极的改变正在提升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
回顾这段减重历程,辛平总结了几个关键点:首先是要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了解肥胖的危害;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循序渐进地改变;最重要的是保持持之以恒的决心。“快速减重往往伴随反弹风险。体重管理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她说。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