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正在火热进行中。中国汽车“出海”,奇瑞集团继续领跑,一季度累计出口汽车25.5万辆,保持月度、季度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平均每30秒就有一辆“奇瑞造”销往海外。东方卫视记者邢颖在车展现场看到,今年的奇瑞展台产品阵容强大,旗下五大品牌及国际品牌首次同台竞技,展出的53款车型涵盖了燃油、混动、纯电全动力形式,充分彰显硬核实力。

2025年上海车展奇瑞展台的主题是:中国汽车,全球冠军。这个主题有两层意义,首先,奇瑞汽车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出口销量第一。上个月,瑞虎5X正式达成第100万辆出海,成为继瑞虎7之后,又一款成功迈入“百万出口俱乐部”的车;而瑞虎8Plus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在海外一年就能销售近20万台。
其次,“全球冠军”指的是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从刚开始的产品出海(1.0)、到出海建厂(2.0),再到现在的技术创新智造出海时代(3.0)。目前,奇瑞凭借在发动机、电气化、智能化平台的多年积累,同多个国际品牌合作,为国外品牌造车。
从奇瑞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汽车正以创新为笔,从“追赶者”蜕变为“领跑者”,在世界出行版图上书写新篇章。
中国车企积极出海的同时,美国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正在加剧全球汽车行业风险。在这场汽车行业的“压力测试”中,不少国内车企都表示,正在寻求替代方案,通过布局新兴市场缓和关税的影响。

今年,我国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的态势,一季度,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车41.9万辆,同比增长39.6%,彰显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多家新能源车企都加大了海外出口、海外建厂的力度。不久前,长安汽车宣布进入欧洲等海外重点市场,并快速布局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非洲区域等市场。东风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表示,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基础上,将重点布局中东市场。

中国车企的“品牌出海”,正从早期单一的贸易模式,发展到如今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不少中国车企表示,从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品牌化、技术化、高端化、本土化4大战略性出海方向,将为中国车企突破国际竞争格局提供新思路。

当上海车展迎来40周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通过新能源、智能化等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参展商和消费者涌入上海车展,不是仅仅“凑热闹”,而是实打实地来“下订单”、“学经验”。
眼下,打破国内品牌认知、树立品牌高端化路线、亮出智能化技术名片,都成了中国汽车进击全球市场的引擎。
以上汽集团为例,目前已在全球多地布局了创新研发、生产、营销、供应链中心和金融公司,让上海制造、中国智造的优秀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勇立潮头”,跨国车企、供应商纷纷调转车头,由“出口中国”转而“从中国出发”、“向中国学习”。
在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场“双向奔赴”不仅为跨国企业开辟了新增长极,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美方新的关税政策下,中国车企出口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想要在海外市场突围,关键点在哪?除了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否会受到影响?
汽车行业研究员曾志凌指出,中国汽车的出口,受美方新关税政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2024年的整个“盘面”来看,对美出口只占到中国总体乘用车出口的不到2%。即便把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放进来,占的体量也不大。而由于中国实施了对等关税,实际上反过来,美国企业输往中国的车型受到影响会比较大。2024年美国企业对华出口价值30亿美元,占到中国整个进口车数量的15%到16%左右,特别是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型都会受到相关关税的影响。其实,这反而为我国企业进军高端市场提供了市场空间。中国车企在国外市场的突围,应该还是聚焦传统市场。去年,对东南亚和亚太地区出口份额占22%,中东地区占16%到17%,俄罗斯及其他前独联体国家也占到将近22%。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可能会受到美国相关禁运的影响,但总的来说,目前阶段都还算是可控的。
看看新闻记者: 严相莉 翟静 阮丽
编辑: 阮丽
责编: 严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