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黄丽丽 记者 陈薇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今年以来,浙江省交通集团下属浙江路产城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坚持“大抓项目、大干快干”的工作主基调,成功落地兰溪市高新区产城融合项目(一期),并在仙居、开化、景宁三地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截至3月底,浙江路产城实现利润总额2590万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分解目标的103.6%,仙居、开化、景宁三个项目完成工程产值1.9亿元,完成投资3.2亿元,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景宁浮丘未来社区项目 浙江路产城供图
以“新”破局,蓄势发展后劲
项目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3月3日,浙江路产城牵头的联合体单位顺利中标兰溪市高新区产城融合项目(一期),标志着浙江路产城在创新城市开发业务、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上迈出坚实步伐,也意味着一季度“开门红”喜迎硕果。
项目位于兰溪市高新区,分“合作投资项目”“建设项目”两类。其中,合作投资项目包含占地270亩的新能源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该产业园的建设将吸引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兰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助力兰溪市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建设项目为兰溪市金兰创新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以金兰创新城水系水质提升工程、李渔综合文化中心工程、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及行知数字服务中心三个子项目依托,解决区域内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筑牢产业发展的生态基底,通过打造“智造兰溪、都市兰溪、文雅兰溪、幸福兰溪、数字兰溪”,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落户,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中标只是开始,为了加快项目进度,以“开门红”带动“全年红”,浙江路产城成立了兰溪项目工作专班,调配开化路产城、投资发展部、法务风控部等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目前,子项目李渔综合文化中心已获得施工许可证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丰富兰溪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非遗馆等相关配套,助力兰溪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
以“拼”争先,抢抓项目进度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美丽的仙居县城,高山移民东侧安置区项目现场已是一片繁忙。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塔吊巨臂直指云霄,30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进行二次结构施工,砌体工程进度条已拉至80%。
快速刷新的进度条背后,藏着一套打破常规的“攻坚密码”。为了按预期完成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实现“开门红”,仙居路产城实施“挂图作战”,将季度任务分解至周计划、日任务,责任落实到岗到人,通过动态跟踪确保进度可控。截至3月底,高山移民安置房砌体工程完成 80%、烟霞路二期桥承台墩柱全部完成、全民健身中心等专项债项目全面开工,多个子项目齐头并进,绘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同样实施“挂图作战+动态督导”机制的还有开化路产城。为了确保各关键节点的可控,开化路产城建立了每日晨会交流、每周进度通报、每月考核激励的动态督导机制,对滞后任务启动“红黄绿”预警机制,加快推动上茨片区政策扫尾、金丰片区前期政策处理等事项,为全面铺开施工按下“快进键”。截至3月底,上茨一期安置房主体结构完成50%、上茨溪流域整治项目完成40%、上茨规划道路开工。
在畲乡景宁,“清单化管控、节点化突破”正让老百姓的“安居梦”渐行渐近。今年一季度,景宁旱降安置房全部封顶,砌筑工程完成85%,景宁路产城组织施工团队较原计划提前15天启动中间结构验收准备工作,屋面防水工程穿插推进,确保工序“零断档”;3月底,邻里中心桩基施工队伍已快速进场,为后续主体建设腾出时间窗口,项目建成后将完善景宁县城游泳馆、健身房等公共服务配套,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
以“安”筑基,筑牢安全屏障
安全筑基,品质领航。一个个项目“加速跑”的背后,离不开安全的底色、品质的本色。
开化路产城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管理和应用,通过开展“春季安全大练兵”、深化BIM技术应用,构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施工过程全周期可视化管控,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开化路产城还与高校开展安置房智能建造体系研究,加快推动“好房子”的建设研究,为工程品质“全程护航”。

开化上茨安置房项目 浙江路产城供图
景宁路产城在定期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及设备专项检查的基础上,严控工艺标准,浮丘未来社区安置房主体结构采用铝模体系,混凝土成型质量优良率达100%,使建筑质量更经得起考验,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与景宁县城投、住建局建立“问题直报-限时督办”机制,协调解决管线迁改等难题5项,缩短工期20天。
仙居路产城筑牢质安“双防线”,强化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滚动开展品质安全“大讲堂”,每周开展质量安全巡检,建立问题清单并限时销项,实现施工进度与品质安全同步保障,通过定期例会畅通部门协作,集中力量攻克技术、资源调配等堵点。
春风送暖,战鼓催征。站在二季度的新起点,浙江路产城将紧盯节点抓进度、守牢底线保安全,奋力将在建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民生工程,让更多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书写助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的生动实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