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贝、勾线、着色……3月22日,壁画爱好者和和在河北美术馆过了一把瘾。当天,一场沉浸式的古代壁画临摹体验活动在河北美术馆举办,吸引了20余名市民热情参与。

3月22日,市民在河北美术馆参与古代壁画临摹体验活动。河北日报记者 杨明静摄
画桌前,60岁的老者与7岁的孩童并肩而坐,美术专业学生与零基础爱好者一起执笔,每一位参与者全神贯注参与其中,体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虽然不是专业美术人员,但我一直喜欢古代壁画,十年前去毗卢寺参观后,我就特地上网搜索了一些毗卢寺壁画的相关资料,今天能亲身参与壁画临摹真的太幸福了。”和和说。
除了临摹壁画,还能近距离欣赏壁画。当天,“壁上丹青——走进毗卢寺壁画的艺术世界”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行,而活动现场就设置在展厅中央,临摹区被毗卢寺壁画1∶1高清扫描图环绕,当参与者勾勒线条时,身旁便是明代壁画的高清影像,古今两种壁画创作情景似乎在这里奇妙重叠。这种“沉浸式临摹”,把古老壁画的线条、着色等细节近距离呈现在参与者面前,让参与者身临其境。
“毗卢寺壁画是明代绘画艺术的卓越典范,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运用了沥粉贴金和描金的技法……”在参与者临摹的过程中,河北博物院文博研究馆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郝建文为大家解读毗卢寺壁画的技术密码,讲解壁画独特的艺术手法。
此次活动临摹样本是郝建文珍藏20多年的毗卢寺壁画线稿。得知要举办此次临摹体验活动,他毫不犹豫把珍藏多年的作品贡献出来。
“太难得了,有专业机构举办展览,还有专家现场指导。让我在勾勒线条时,体会到古代工匠的笔意,仿佛穿越了时空,也让我对毗卢寺壁画有了更加系统的认知。”专程从保定赶来的参与者兴奋地说。
“老师,画这个线条时转折应该硬一些还是柔和一些?”来自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刘芳华向郝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随后,郝建文带她在一旁壁画的展览图中找到她临摹的部分,并给予指点,“你画的这组人物形象比较柔美,手法柔和一些比较好”。
得到老师的指点后,刘芳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临摹起来也更加顺畅。上色完成后,她迫不及待拿着作品再次来到所绘壁画前合影留念。“以前觉得壁画离自己很远,但这次临摹体验活动让我真正零距离了解壁画,每一笔、每一色都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
随着“壁上丹青——走进毗卢寺壁画的艺术世界”展和壁画临摹活动开展,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仅为传统壁画艺术找到了新的传播载体,更让观众在笔墨流转间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激发人们对毗卢寺壁画的兴趣。
“最近来毗卢寺打卡的人增加了不少,毗卢寺壁画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人了解。”石家庄市毗卢寺博物院院长高露歌介绍说,毗卢寺壁画作为中国壁画史上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吸引众多业内外人士到来,更有不少学生前来参观、研究、临摹、写生,其中“画·说毗卢”已成为不少高校美学赏析课。
“毗卢寺壁画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更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高露歌说,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毗卢寺,毗卢寺博物院正在请敦煌研究院做整体保护规划,并策划开发交互沉浸数字展示中心。
“希望以后毗卢寺也能增加临摹室,让全国各地的美术爱好者能够来到这里,并通过他们的画笔把毗卢寺壁画的美和价值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临摹现场,一位年长的参与者在活动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开,他期待能到毗卢寺延续自己的临摹体验。(河北日报记者 杨明静)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