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2:13:00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看点一

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引起不少专家的共鸣。现行环境保护法明确“保障公众健康”,此次法典草案增加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被视为一大亮点。

“法典草案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作为立法目的之一,写在第一条,是非常难得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劲说,草案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彰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尤其在污染防治编中体现得最明显。

商贩在住宅楼下开烧烤摊,熏得窗外、电梯间、居民衣服上都是油烟和异味,这个难题怎么破?为解决类似“窘境”,法典草案对餐饮服务项目、露天烧烤以及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活动进行了规定。

华侨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超表示,油烟、恶臭、噪声等是近几年生态环境领域群众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针对老百姓“家门口”的油烟、恶臭等顽疾,此前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了相关规定,此次法典草案进行了系统整合,以更好地推进问题解决。此外,过去一些政策、规章制度当中已有规定,但法律尚未明确的经验做法,这次也写入法典草案之中。

在专家看来,法典编纂将从立法角度为解决这些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更好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看点二

关注化学物质、电磁辐射等新领域污染问题

记者注意到,草案污染防治编共设置9个分编、36章、525条。污染防治编首先考虑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其次是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源的治理,然后设置“其他污染防治”分编,对化学物质、电磁辐射、光等新领域污染防治问题作出针对性制度规定。

刘超介绍,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已经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则明确要求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一些地方也正在进行光污染治理的相关探索。

对此,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规定加强化学物质污染风险管控、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电磁辐射设施分类管理、光污染防治等制度措施。

“法典草案在常规污染物之外,高度重视新型污染问题。”刘超表示,这一分编根据新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编纂,体现了立法机关对人民呼声和现实立法需求的及时回应。

看点三

立法保护江河湖泊、荒漠生态系统

法典草案设置生态保护编,包括一般规定、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物种保护、重要地理单元保护、生态退化的预防和治理、生态修复7章,转变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

其中生态系统保护一章,主要是整合规定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中有关生态保护的内容,同时增加江河湖泊、荒漠生态系统的专门规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法典草案新纳入江河湖泊、荒漠两种生态资源要素,强调对它们应当同其他生态要素平等看待和保护。”汪劲说。

在他看来,现有法律对水质和水量的保护较为明确,但水生态的保护有待加强。法典草案把“江河湖泊”纳入生态系统保护,更加重视保护水生态,体现了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的思路,有助于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

看点四

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法典草案在生态保护编中,就“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设立专章,强调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自然资源的价值,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要建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吕忠梅说,“推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法典编纂的显著特点。”

明确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黑土地保护……在土地资源方面,法典草案吸纳了我国近年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耕地保护以及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着力加强的重点政策和创新举措。

“把几类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环保约束和管控制度予以明确,并把一些在部分地区实践探索且卓有成效的做法、规则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利于更好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巩固说。

他表示,对于其他自然资源,包括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草案对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制度作原则性规定,以表明其不仅是生态系统或物种,还兼具资源属性,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

巩固建议,下一步要重点关注未利用地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细化利用规则,健全管理体制,支持、鼓励契合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利用,对合理利用形成良好激励。

看点五

绿色低碳发展单独成编

法典草案中绿色低碳发展编引人关注。草案在现行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能源法等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等基础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法律制度。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忠民表示,草案在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之外,将绿色低碳发展单独成编,是生态环境法治的一项重大创新。

“以循环经济为例,现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相关条文多为鼓励、支持性质。”张忠民表示,“基于我国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现状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趋势,必须提升制度刚性,为绿色低碳领域执法、司法等提供更为有力有效的规则。”

记者注意到,在应对气候变化章节中,草案对开展国际合作,参与、贡献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内容作出规定。张忠民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承诺以及履约需求等,也将在此体现。

相关专家表示,以绿色低碳发展编为标志,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充分回应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律体系,为世界贡献环境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西海都市报》(2025年04月29日 第A6版:中国·关注)

来源:西海都市报

相关文章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看点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继民法典之后,首次亮相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重要看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看点一明确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翻开厚重的法典草
  • 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湖北将启动六大行动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弦、刘柳、张灿)绿色生态,将成为湖北支点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4月28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解读《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湖北将立足引领中部地区、走在全国前列,争创美
  • 为进一步减少同业竞争 华电国际拟以超71亿元购买关联方资产 每经记者:王佳飞 每经编辑:董兴生4月23日晚间,华电国际(SH600027,股价5.72元,市值585.02亿元)公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2024年报更新,以下简称草案)。草案显示,华电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中国华电购买其持有的华电江苏能源有限公
  • 今日辟谣(2025年4月23日) 2025年4月23日谣 言 新疆各大5A级景区4月至6月门票全免?真相:近日,内容为“从4月起至6月30日新疆各大5A级景区门票统统免费”的信息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流传,引发网民关注。经向有关景区核实,均未实行类似优惠政策,此类信息涉嫌个别旅行社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
  • 生态环境部:开展聚变监管法规标准体系研究,保障聚变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4月23日电(记者李运恒)4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司长刘璐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开展聚变监管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管制度,保障聚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刘璐表示,作为监管部门,一直密切跟踪聚变科研的动态,并且积
  • 批前公告 由龙湾区人民政府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温州市龙湾区状元片区状元南单元(3303030502)及蒲州片区文昌单元(3303030203)J街坊详细规划》已完成中间成果审查。为了使该规划更趋完善集思广益,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批前
  • 答记者问|无感监管、有感服务!山东全国首创“云端整改”惠及企业4.5万余家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邀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出台环保惠企十条举措,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环评审批是企业项目落地的重要要件之一,《惠企十条》中也有涉及环评的举措,能否简要谈一谈
  • 廖名宗荣获“中国客户首选能源与环境法律师15强”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近日,GRCD中国正式公布“2025年GRCD中国客户首选能源与环境法律师15强”名单。怀化洪江市籍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企业碳信息披露与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起草人廖名宗榜上有名。廖名宗从业二十余年,擅长环境合规、ESG及环境争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