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热评丨家门口的“小商圈”释放消费“大能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1:27:00    

“购物可方便了,小区外面就有许多门店,餐饮店、理发店、药店、文具店、服装店应有尽有,前面几百米就是电影院,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也很方便。”家住兰州市天水南路社区的张先生,聊起自己生活的社区,很是满意。而像这样业态齐全的家门口小商圈,全国目前已建成了5188个,有1.18亿人像张先生一样过上了“圈内”的便利生活,这件事的起点就是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启动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以社区居民为圆心、步行15分钟(约1公里)为半径,形成以居民日常消费为主的社区商业圈。也许有人要问,买个早点,再买些蔬菜水果,能花几个钱?这种“不起眼”的小生意也需要兴师动众地建设吗?但是要知道的是,在商务部着力构建的城市商业格局中,示范步行街(商圈)是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才是基础。也就是说,这个不起眼的小“圈”,却是一座城市商业金字塔的稳固基座,对于激活城市消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别看一般消费金额都不过百,但日常消费的特点一是刚需,二是高频。便民生活圈里必备的菜市场、便利店、早餐店、洗衣店等业态,满足的正是居民日常消费的“基本盘”,别的能省、这个省不了。只有打造多元化社区商业业态和多层次社区消费场景,才能充分承接这些高频的刚需。

“老板,明天送菜稍微晚一点儿,我早上要出去一趟。”“没问题。”在河南省洛阳市石化社区一家果蔬铺的客户微信群里,每天晚上8点客户们会把第二天的需求告诉店主。和辐射半径超5公里的大商圈客流群体不同,辐射半径只有1公里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的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固定客群,也可以叫作“熟人生意”,这种强黏性增添了人情味,也让商品和服务的“定制化”成为可能。秉承“一圈一策”原则,在规划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时就先“问需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居民的“需求清单”就这样转化为了“项目清单”。

“我就住这楼上,以前想吃点快餐小吃,得到一公里外的宋家庄去,现在方便多了。”北京市民秦女士所在的小区底商本已空置多年,如今经过重新装修和招商运营,已经成了“京街”美食街,人气也旺了起来。这便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的:“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维修等社区居民服务网点。”而这些“补”来的新增商户,就是我国经济中新增的市场主体,不管是“夫妻店”为代表的个体商户,还是大型连锁企业的分店,都能对消费和就业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日前,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经验正在推广,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全部行动起来,另外还要以“布局更优化、业态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管理更智慧”为目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升级版。当无数“小河”充盈活水,“大河”的经济脉动才能强劲。当流动早餐摊升级为智慧餐车,当菜市场化身综合商业体,这些微观层面的创新突破,终将汇聚成推动内需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相关文章

  • 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鹿城泰安社区支行获准退出,退出日期2025年4月2日 4月5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鹿城泰安社区支行获准退出,退出日期2025年4月2日。资料显示,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鹿城泰安社区支行住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浦街道双龙路241号,批准设立日期为2014年12月30日。本文源自金融界
  • 漯河市召陵区:文明祭扫让节日“更清明” 清明节到来之际,漯河市召陵区翟庄街道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了以“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共筑绿色清明好”主题的“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近年来,召陵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引导群众采用文明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方式寄托哀思倡导文明新风,旨在营造“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安全和谐”的良好祭扫氛围。召陵区文明
  • 竞逐千万人口!四城均超过950万人,温州领跑 人口关乎城市未来。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正式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成为长三角第4座、全国第18座千万人口城市。当合肥以破竹之势撞开千万人口之门,由温州、宁波、南京等城市组成的准千万梯队,正在上演各具特色的突围剧本。从不断降低落户门槛,到定制化人才补贴,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由增量比拼转入存量
  • 今天,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同时报道了青岛这个历史文化街区 今天(4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同时报道了青岛的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历史文化街区,近日刚刚上榜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对于这一典型,人民日报在1
  • 热评丨家门口的“小商圈”释放消费“大能量” “购物可方便了,小区外面就有许多门店,餐饮店、理发店、药店、文具店、服装店应有尽有,前面几百米就是电影院,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也很方便。”家住兰州市天水南路社区的张先生,聊起自己生活的社区,很是满意。而像这样业态齐全的家门口小商圈,全国目前已建成了5188个,有1.18亿人像张先生一样过上了“圈内”的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AI助力学生破解就业第一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玉 通讯员 林雪)“这次体验不仅新奇而且实用,通过和‘面试官’个性化的沟通交流,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在面试时存在的不足。”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四学生卢帅在体验AI面试亭后说。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生涯体验中心上
  • 观察丨取消“坐班制”让湘潭基层干部回归为民本色 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邓伟 陈志成 湘潭报道清晨的湘潭市雨湖区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崭新的便民服务台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闰萍正耐心地帮一位老人解决燃气欠费问题,这是她今天接待的第五位居民。“现在不用等群众上门,我们主动去找问题。”杨闰萍笑着
  • 小西坪社区:文明祭祀树新风 移风易俗过清明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近日,西站街道小西坪社区联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党员及志愿者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线上”活动运用社区网格群、微信群等平台,向居民们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居民网上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安全祭祀,宣传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传播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