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摘自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春风拂过700栋温室大棚,双阳区平湖街道尚家村的“绿色银行”迎来丰收季。清晨,村民李铁山轻触电动卷帘机按钮,晨光倾泻在青翠的蒲公英田垄上,这个小村落正上演山野菜产业的振兴故事。
“5栋大棚错峰种植,单是春节期间每公斤就能卖到28元。”李铁山熟练地采收着叶脉舒展的蒲公英,笑纹里盛满收获的喜悦。这位有着30年种植经验的老把式,见证了蒲公英从田间野菜到致富“金钥匙”的蜕变。通过精准调控种植周期,尚家村将传统8月播种、12月上市的种植模式升级为全年供应体系,单棚产量达750公斤~1000公斤,每亩效益较传统作物提升3倍多。
在村里的电商孵化基地,新农人李楠的手机架起了云端市场。屏幕上不断弹出“已下单”“再来10斤”等信息。“现挖现发,顺丰冷链直达。”直播间里订单如雪片纷飞,家人配合着打包新鲜蒲公英。这个东北村落借助“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不仅让山野菜走出黑土地,更孵化出20余个农民直播团队,每年网络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产业振兴需要不断地突破。”尚家村党总支书记韩文爽指着标准化加工车间介绍。炒制、风干、切片……蒲公英在这里完成从农产品到养生茶的华丽转身。村集体领办的长春郁勃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蒲公英根茶、红菇娘果酱等8个深加工产品,农产品附加值提升40%。
数字见证振兴之路:2024年,尚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0万元,较2016年增长15倍;新建1500米长的产业路贯通种植区,智慧温控大棚占比达60%;与长春科技学院共建的“乡村振兴服务团”,为农户输送电商运营、品牌策划等现代技能。更令人欣喜的是,曾经赋闲在家的老人走进“银发课堂”,在农技培训班重拾人生价值。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每年村里都会将部分资金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包括修复破损的小桥、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扩宽和硬化道路,以及扶助弱势群体,乡村风貌也焕然一新。
如今,这个村已然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用一株株蒲公英书写着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答卷。
来 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