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青蓝工程”,估计没有学校不做,没有教师不知,但有两个问题始终一直困扰着学校青蓝工程的成效,一是老教师的积极性如何持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怎么办?二是师傅真的有真经吗?普通教师的经验价值如何?最近读了朋友的书,又翻看一些资料,现对此谈点个人想法,有些与朋友书中的观念想法并不一致,但我认为,以文会友本该如此,相信作者也不会介意。
一、一线教师素养亟待提高
教育工作主要是教员的工作,教师素养水平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在城镇化大发展的今天,城镇人口暴增,新建学校遍地开花,近三年新建的学校,比前50年新建的学校都多,引发最大困难就是师资严重不足。一大批新教师、甚至还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也忽忽怀揣梦想走上了讲台。即便是百年老校,也因部分成熟教师分流支援新建学校,而出现新教师成为主力的新格局,一线教师素养亟待提高,新教师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二、传统师徒结对弊端突显
当然,新教师也有新教师的优势,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收新知识快;不足的是缺少一线工作经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要几个大孩子带好一群小孩子,还真有点不放心。还好,我县教育局一直推动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年教师在岗培训的问题,不过传统的“师徒结对”大多是单向的,就是师傅的教学行为无条件向徒弟开放,结果在期末考核中,往往出现徒弟班级的综合指标高过师傅,在当今各种绩效与成绩挂钩的形势下,往往引起一些不适,导致部分老教师对“青蓝工程”积极性不高。
此外,也有些青年教师质疑老教师某些做法的合理性,有的甚至怀疑是老教师所谓经验是引导低效,甚至是误导犯错,一时间师徒各有保留,青蓝结对形同虚设......
三、改善评价促进合作共赢
面对现实情况,我们改“以老带新”“师带徒”为“青蓝互助”,期末考核实行师徒捆绑考核,“一荣不荣,一损俱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的同时,也加大其工作责任。充分挖掘老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也促其补充新的营养,实现青蓝组内合作,师徒“共成长、同进步、齐发展”。
学校对师徒双方提出明确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师傅的责任是:传与带,传是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带就是带着徒弟在干中学:一要带德,就是带着自己的“徒弟”共做有德之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二要带才。就是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德是人之根,才是人之果,德才兼备才是人才。三要带教,就是指导“徒弟”的教学工作。带着“徒弟”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听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在做中传帮带,促进成长。四要带研,就是带领徒弟一起搞教科研。只会教学而不会研究的老师,最多是一名教书匠,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其学校也就成不了名校。师傅的担子真是不轻,知易行难——知道怎么做与教人怎么做是两人回事,身体力行带着做,并且要有效率与效果是很难。师傅被迫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徒弟的责任是:笃行——学习,消化,落实。具体是“听课、思考、改进、上课、反思、汇报”。此外,由于是组内合作共建,共同发展,年轻老师还要利用自已新技术,及时吸纳“互联网+教育”的先进理念,协助师傅策划活动,收集学生反馈,甚至直接替老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及延时服务,实现资源互补共享,提高整体教学效益。
- “搭台、编剧、指路”力促科学高效
学校出台青蓝工程奖励条例,拔专款设立奖励基金,设立师傅功勋奖,徒弟发展奖,鼓励老教师贡献智慧,青年教师收获发展。实物与现金奖励一律捆绑到师徒组。极大地调动起新老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工作也出现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运行中发现,新老教师责任明确,态度也处于积极状态,但行动方案的科学高效仍存在问题,要老教师凭经验带着年轻老师系统的继承与发展学校优良传统是有点想当然了,即便老教师经验丰富,也往往力有不逮。自已执行起来往往也是似象非象,转述到年轻老师执行就更是大相径庭。
为了继承传统并融入现代理念,开创学校教研新局面。仅靠青蓝互助压担子是不够的,学校还必须搭台子,编剧本,为师徒互助提供帮助。为此学校安排教务处组织一套强有力的班子,成立“教学研究名师团”。负责挖掘学校传统中有益成分,融入现代理念与技术,提出若干套方案与参考材料,供一线师徒参考;名师团还分年级分学科组织教研沙龙,上示范课;接受一线教师的咨询与策划;对一些共性疑难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就是对一线教师发现的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进行定向攻关,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路线,助力一线教研落地生根。此外名师团还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策略,充分汲取外地专家的教研智慧,借它山之石以攻玉。也使学校教育科研有源头活水长久流淌永不枯竭。
【感悟的感悟】青蓝工程并非今日开始,也并不是某个学校的独创,但在不同的学校效果很不一样,关键一是参与者的积极性如何持续。学校要给他们创设持续提升的理由与条件;二是提供源头活水,身处知识爆炸时代,没有人可以凭自己已有经验永远包打天下。只有解决这些新问题,旧瓶里的新酒才又香又甜又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