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讯(记者赵鑫远)4月8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夏专场获悉,近年来,临夏州聚焦经济、农业农村、社会民生和生态环保等领域,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打造“五个地”战略目标,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州8县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全州县域经济总量达506亿元,增长6.6%,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稳居全省前列。
坚持产业筑基,激活发展新动能
临夏州把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着力推进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发展,下大力气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特色化步伐,持续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产业,做强做优特色种植,全面铺开牛羊全产业链。2024年,特色种植面积持续稳步增长,达到177.6万亩;牛、羊规模养殖场数量分别达到685家、577家,分别增长了12.5%和11.6%,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在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临夏州着力培育五大工业集群和九条工业产业链,扎实推进“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以和政海螺水泥为链主的建材产业群、以移动大数据中心为链主的数字经济产业群初具规模,以三甲集皮革为链主的皮革加工产业群被列入全省八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2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3位。
同时,临夏州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十四五”第一批2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成功建成并网,第二批8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中31万千瓦并网发电,第三批5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中10万千瓦开工建设;纳入全国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重点规划的东乡县、积石山县、康乐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光水储用一体化清洁能源综合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项目引领,筑牢发展硬支撑
临夏州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全州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811个、完成投资158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2.1%,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兰合铁路、兰永临高速、永井高速等项目加速推进,建成后将实现区域交通互联互通,还将与G75兰海高速、G1816乌玛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成环成网格局,是区域交通体量大幅增加,交通密度显著提升;和政中心综合体、永靖县产教融合创新港、康乐县北滨河路拓通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临夏机场、临夏州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水源置换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形成大项目夯基支柱、小项目添砖加瓦的良好局面,搭建起了全州县域经济发展底盘的“四梁八柱”。
坚持扩大内需,打造消费强引擎
临夏州抓牢假日经济、节会经济、夜间经济,提速文旅融合进程,推进社会消费全面复苏。通过放大文旅优势,抢抓“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挂牌契机,加强市场互推、线路对接和人气共享,包装八坊十三巷、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胭脂湖公园等文旅地标,全力推介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和环炳灵湖两大环线。成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史前文化论坛等大型文旅活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刘家峡、法台山分别获评省内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州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临夏州篮球代表队获得“村BA”球王争霸赛全国总决赛亚军。
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4385万人次,增长41.3%;实现旅游收入233.84亿元,增长36.4%。旅游旺季时,各热门景点“一宿难求”,民宿和酒店预订火爆,成为全省旅游的新地标和周边省区游客的首选地。
坚持改革赋能,释放创新内驱力
临夏州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思路,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大力推行“一网通办”服务,实现市场主体办事“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8%,全程网办率达99.62%,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全省一张网”全覆盖,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100%,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同时,高质量营造金融环境,引导兰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产业发展,全州涉企贷款余额达到331.7亿元、增长13.9%;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101.37亿元,增长4.8%。在优化提升投资环境方面,临夏州依法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公平竞争和防范垄断的监管,开设绿色通道,提供精细化、保姆式的全程服务,全州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5.3万户,民营企业2.69万户,正在成为兰州经济圈市场经营便利地、兰西城市群招商引资新沃土。
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
临夏州把灾后重建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州之力推进总投资174.8亿元的374个项目,创造了“临夏速度”“积石奇迹”。10190户原址重建、92187户维修加固住房全面完工,1.08万户、14个集中安置点建成入住,209所学校完成维修加固、21所新建学校如期办学,40个卫生类项目基本建成,路、水、电、暖、网实现“五通五稳”,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生活。在产业发展上,按照“一年见效益、两年成规模、三年大提升”的思路,实施总投资39.5亿元的94个特色产业项目。千头牛万只羊繁育中心、饲草料加工厂、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特色种植基地、283座日光温室大棚建成投产,创新“一圈一棚一股一贷一岗”联农带农模式,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支撑。
坚持民生为先,绘就幸福新图景
临夏州每年集中80%以上的财力办好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实事要事,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完善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9亿元,输转劳动力58.58万人、劳务创收172.36亿元,“百万农民增收”工程初见成效。
同时,临夏州以项目为载体,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教育、医疗等领域短板弱项,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390所,新增学位1万个,补充学科教师1785名,全州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2.6个百分点,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全面启动,东乡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永靖县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建成投用,招聘引进卫技人员932名,打造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临夏县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县通过省级评审。全面完成省列民生实事,改造老旧小区4973户,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帮办实事1.7万件,实施生态地灾搬迁2126户9316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